
十五运会开幕式刷屏“名场面”,原来是这样炼成的
一场国家级的体育盛会,一次岭南文化的华彩绽放。11月9日晚,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文体展演中,刚劲洒脱的功夫表演惊艳全场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这股力量从何而来?答案,指向佛山。
从咏春名家的刚柔并济,到三百余名武校学子的气吞山河,这不仅是佛山功夫的一次集体亮相,更是一场文化盛宴。

名家领衔,一招一式皆是岭南风骨
开幕式文体展演第二章《同心同缘》,以岭南文化为根脉,融武术、粤剧、南狮等非遗瑰宝与现代艺术于一体。舞台中央,佛山武术名家董崇华一套行云流水的咏春拳,刚柔并济,招招有力。“日字冲拳、摊打、膀手……”一招一式,尽显岭南武术的沉实与气度。作为咏春宗师叶问长子叶准的亲传弟子,董崇华是名副其实的叶问咏春第二代传人。

开幕式文体展演第二章《同心同缘》,棍术表演者踏入中央水域,粼粼波光映照着翻飞的棍影科银宏泰,光影交错,气势如虹。图源:新华社
“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,能在万众瞩目的全运会开幕式上演绎佛山咏春,为十五运会助威!”董崇华坦言,这一次,他感受到的不仅是表演的激动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使命。“为祖国的繁荣昌盛、团结奋进而自豪”,董崇华这样说道。这份情感,是佛山作为“中国功夫之城”的文化底气,也是其推动传统武术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坚定决心。

佛山武术名家董崇华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表演。图源:央视新闻直播截图

20位少年执绳,牵引“鳌鱼”跃龙门
舞台上的辉煌,背后是一百多个日夜的淬炼。佛山市黄飞鸿文武学校(下称“黄飞鸿文武学校”)的369名学子,用汗水为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写下了最真实的注脚。
《同心同缘》篇章中,少年武者们次第登场,双人对练攻防有度,默契十足。太极起手如行云流水,长枪出鞘似龙吟破空;少林拳的刚健、地躺拳的灵巧、南拳的沉实,在方寸舞台上交织生辉。高潮处,棍术表演者踏入中央水域,粼粼波光映照着翻飞的棍影,光影交错,气势如虹。水中央的龙舟上,舞旗少年稳立船头。彩旗在水光棍影间猎猎作响。

少年武者表演过程中光影交错科银宏泰,气势如虹。图源:新华社
灯光渐熄,全场屏息。一只巨大的金色“鳌鱼”装置,在少年武者的牵引下灵动遨游于场馆半空,如梦似幻、惊艳四座,一时间全网刷屏。而拉动这只“鳌鱼”的,正是来自黄飞鸿文武学校的20名学生。

开幕式表演中,巨大的金色“鳌鱼”装置,在少年武者的牵引下灵动遨游于场馆半空,如梦似幻、惊艳四座。图源:新华社

开幕式上憨态可掬的吉祥物“喜洋洋”“乐融融”,由佛山黄飞鸿文武学校习武少年扮演。南方+记者 张冠军 摄
由于“鳌鱼”体型硕大,少年们牵引绳索时颇为吃力。“最难忘的是转角处特别耗力,虽然每天训练都很辛苦,但能有这样的经历,一切都值得。”作为参与者,高二学生王金海向记者复盘训练过程时,神色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与自豪。
如何选拔拉动“鳌鱼”的少年?据领队介绍,标准不只看技艺,更看重一颗“爱国之心”与“进取之志”。“鳌鱼”所象征的“独占鳌头”,不仅是舞台上的艺术形象,更是对学子们未来人生的美好期许:愿他们在升学路上、人生途中,皆能“鱼跃龙门”。
为了这完美一刻,孩子们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。“有时回到学校已是凌晨三点,但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。”副校长张莹嫣动情地说。在她看来,能带着一身功夫站上全国瞩目的舞台,本身就是对意志与技艺的考验。

当吉祥物有了功夫底子
一个有趣的细节是,开幕式上憨态可掬的吉祥物“喜洋洋”“乐融融”,同样由这群习武少年扮演。他们以扎实的下盘功夫与灵活身手,为吉祥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,成为当晚迅速“出圈”的亮点之一。
从7月酷暑到11月深秋,他们在重达8公斤、密不透风的演出服里,完成了从“武术少年”到“国民萌宠”的蜕变。近40℃的训练场里,衣服湿了干、干了又湿,每件训练服都能拧出半盆汗水。

为筹备开幕式表演上的演出,佛山黄飞鸿文武学校学生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。校方供图
为了让“海豚”造型的吉祥物摆动更自然,他们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旋转、跳跃、摆臂超过2000次,直到肌肉记忆刻进DNA。这群懂功夫的吉祥物,用汗水与坚持,定义了什么是“萌”的力量。
当佛山功夫在全运会的舞台上绽放光芒,我们看到的,不仅是一座城市的体育实力,更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蓬勃涌动。华彩落幕,少年们回归日常。但那一夜的水光与棍影,已然将武术的种子播撒向更远的土地。它将如何生根、发芽,开出怎样的花,将由新一代的他们,用行动给出答案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高雨宁
科银宏泰
升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